Monday, May 02, 2005

吳宗文牧師:一網風行天地通

一網風行天地通
(刊於《號角月報》3月號)—吳宗文牧師


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,雖然「讀書求明理」這句話至今仍有其意義,但今天生活的多元性及緊迫性,令到需用知識的性質、範圍和類別都大大改變,而且也改變了我們的求知方法。

常謂現今是「資訊時代」,這是指人類今天已到達一個地步,不再倚賴體力勞動來從事生產,而是藉著資訊和科技代替人手操作,並以之來作投資買賣,從而創富獲利。因此在一個地球村落及世界市場的情景下,誰能掌握高科技,並藉著先進電子資訊網絡套取得最新情報(比知識更廣泛的概念)的話,誰便能在軍事戰爭、經濟貿易、政治談判及文娛藝術等領域上獲勝、超前及領先。

最近電視「冷知識」一節目揭示,宇宙人生有無限「可知」和「不可知」之識見。不過我們所尋求和擁有的,大部份都是與自己或大眾生活有關;至於無關或無關重要的,我們便不會花時間去尋求認知和記憶保存。

電腦科技大大擴展了我們對知識獲取的途徑和認知的方式。我們只需將要尋找的課題輸入電腦,在「搜狐」或Google等軟件上按鍵一下,一大堆相關的資料便排列出來,這樣,節省了研究者需在圖書館逐本書刊逐爬梳的工夫和影印的時間。今天的互聯網科技,真正應驗了「秀才不出門,能知天下事」這句話。現今的文人雅士都不再「風簷展書讀,古道照顏色」,而是「網上展書讀,熒幕照顏色」;也不再作爬格子動物,而成為網上(江湖)行走的「俠客」(非黑客)。正所謂「網絡一接通、天涯若比鄰」。

  電腦科技也改變了我們購書和藏書的習慣。本來卷帙浩繁的古籍結集《四庫全書》,現可貯存為一套攜帶方便的光碟。這亦令出版社、書局及圖書館,改變了他們印書、賣書及借書之方式。若然有人能將歷來人類所有的知識和印行的書刊,都壓縮於一座容量超大及速度極快的電腦,而他又擁有唯一的登入權,並成為唯一的操控者。那麼他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不單獲得滿足,而且必然會產生強烈的操控慾和權力感(像Stephen King之小說 ”Lawnmower Man”一樣)。然而令人感到局限的,正是這種對比,如莊子提醒人類:「吾生也有涯,而知無涯。」其實知識無限,更令人對宇宙奧秘肅然起敬,產生謙卑感覺;而生命短暫,也令人對人生無常感到嘆息,進而響往永?。傳道書說:「神造萬物,各按其時成為美好,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。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,人不能參透」(傳3:11)。

  今天我們生存於資訊俯拾皆是的世代,若然我們不先訂下人生目標而去過濾、篩選及應用每分每秒呈現我們眼前的資料和訊息,我們便會反過來,被像膨湃海嘯般的知識所吞噬和淹沒。除了為工作和生活而需要有「工具理性」的生存知識,我們也需要「怡情養性」及「消暇遣興」的知識,這樣能令我們身心平衡健康。還有,聖經說:「人活著不單靠食物,乃靠神口中所出的一切話。」有一種知識—哲學家Michael Polanyi提及的Personal Knowledge—是當人人正忙於「網上行」,成為「網中人」,將自我疏割於一個「虛擬」(virtual)的空間時,所需要位格間切身的「靈性」知識。這種「屬靈」知識能令人於一個物質化、俗世化、科技化及電子化的世代中,重整自己的生命,並進而向擁有絕對知識的神開放。當你在網上瀏覽,途經一些基督教網站時,請不妨停下造訪﹗